首页 » 财经 » 23家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2937亿

23家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2937亿

2025-01-06 来源:pengjian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国内23家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达2937亿元。

23家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2937亿

医药流通行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一方面,医药流通企业在向上游企业采购时,为了获得更多的折扣、返利和更低的采购价,通常会采用现款现货或高比例预付款的采购方式;另一方面,医药流通企业在向下游客户销售产品时,通常会存在一定的赊销信用期。

因此,自有资金实力决定了医药流通企业的业务规模和发展空间,现金流成为了医药流通企业运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指标。

当应收账款偏高,现金流入减少,医药流通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运营举措都将受到影响。近几年,医药流通企业的应收账款为何屡破新高?应收账款高企对企业的策略有哪些影响?医药流通企业们分别做出了哪些举措?

2937亿背后的秘密

在诸多医药流通企业中,上海医药的应收账款最高,达830.7亿元。事实上,作为中国第二大医药商业企业,上海医药的应收账款总金额长期排在前列,如其2023年末应收账款720.34亿,2022年末为667.6亿,三年增长率约为42.96%。

需要说明的是,医药流通领域的下游客户是公立医院及医疗服务机构,此类机构信用状况良好,期后回款情况良好,实际发生坏账的风险极低。例如,开开实业1年内应收账款占总应收账款的比例约为99.8%,而1年内应收账款收缴的完成率超99%。再如,鹭燕医药、浙江震元、达嘉维康、第一医药等企业1年以内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分别为0.5%、5%、0.25%/5%,5%。

23家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2937亿

各企业对不同账龄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

根据统计,药易购是应收账款三年增长率最高的医药流通企业,达1429.98%。其次是开开实业、国药股份、柳药集团、国药一致,分别为384.49%、77.6%、61.05%、56.83%、51.17%。

23家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2937亿

通过高增长的药易购、开开实业等企业,我们发现了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持续加速增长的原因。

第一,新兴业务与医药批发业务快速增长,赊销模式刺激应收账款高企。以主要面向院外市场医药流通服务的药易购为例,2021年-2023年,其应收账款从0.27亿元增长到1.23亿元,并在2024年第三季度达到4.213亿元。

这是因为药易购加大力度拓展线上零售业务。2022年,药易购旗下的健康之家连锁、康乐康连锁药房、重庆药大麦药房等品牌纷纷在各大互联网平台开通医药B2C销售权限。同时,药易购还借助抖音平台布局OTC非处方药的直播电商业务。其中,药易购旗下的重庆药大麦、精诚名医等子公司均采用赊销模式的业务,导致年末应收账款增加。

2023年,药易购线上零售业务迅猛增长,旗下重庆药大麦、精诚名医采用的赊销模式业务增加,以及药易购部分新客户赊销业务增加,导致应收账款增加较多。根据财报,2023年药易购医药零售(线上)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69.51%。

另外,药易购的医药传统业务增长也是其应收账款增加的原因。2022年,药易购的医药批发(商业分销)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3.7%。2023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1.26%。

除了线上零售,医药流通企业还发力SPD业务。例如,开开实业的应收账款从2021年的0.97亿增加到2024年三季度末的4.7亿元,主要原因就是区域化SPD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SPD是一种全院医用物资一体化管理模式。具体来说,SPD是将进货管理、在库管理、运送管理和消费管理等事务进行统筹规划,“让物流的归物流,让临床的归临床”,并在信息化、物联网等技术支持下,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SPD,医院可实现供应链精细化管理、高值耗材全流程可追溯、物流管理成本明显降低、医用物资管理效率提升。

过去,院内医用物资管理模式较为粗放,管理效率低,不仅增加医院开支、加重医护工作人员负担,还影响物资运转效率。基于SPD模式的优势、医院智慧化的趋势以及政策上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采购SPD服务。

2021年,开开实业就开始布局SPD业务,并初步构建了区域化SPD模式。2022年,开开实业推进SPD系统的中标与上线运行,完成物流ERP、仓库管理系统等多项信息系统的开发与测试,还实现了供应链协同平台、商业智能系统的搭建。在研发与推广同步推动的情况下,2022年开开实业的SPD业务实现0.35亿元收入,并完成了产品的打磨,为后续的高增长奠定了基础。

2023年,开开实业基于产品优势快速推广院内一体化SPD系统,成功在27家区属医疗机构全面上线。得益于上述措施,开开实业的SPD业务当年实现2.5亿元收入。2024年,开开实业的SPD业务继续高歌猛进。财报显示,该业务在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3.19亿元的收入。

根据开开实业公布的消息,其区域化SPD业务的销售结算模式及信用政策是:医疗器械采取出库消耗结算,日清月结,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采取分级分层管理确定结算模式,根据医疗机构的层级属性给予3个月到12个月不等的信用期。

因此,随着区域化SPD业务由起步阶段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开开实业对信用情况良好的区域事业单位类客户的销售金额迅速增加,其应收账款也随之大幅增加。数据显示,2022年,开开实业SPD业务相关应收账款为2833万元,而2024年前三季度该业务应收账款为3.38亿元。

23家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2937亿

开开实业区域化SPD业务收入及应收账款账面价值

不止是开开实业,上海药业、九州通、华润医药、国药控股、国科恒泰等流通企业均在大力发展SPD业务,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二,政策变革下,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头部医药流通企业稳步扩张,应收账款对应增高。根据商务部近期发布的《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正稳步提升。

2023年,排名前五的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同比增长9.6%,高于行业平均增速2.1%;且五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51.3%,同比提高1.5%。从市场占有率看,药品批发、零售企业集中度正在持续提高。

反应到应收账款上,头部企业的应收账款也随着公司营收的增长而增长。例如,上海医药的应收账款从2021年的58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729亿元,增长率约为25.51%。同期,其医药商业板块营收也从1907亿元增长到2340亿元,增长率约为22.7%。可见,虽然增长了约148亿元的应收账款,但实际与营收增长几乎同步,仍处于安全可控的范围。

再如,排在前列的国药一致,其应收账款从2021年的159.6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81.6亿元,增长率约为13.75%;同期,其医药商业收入从683亿元增长到754亿元,增长率约10.4%。

此外,医保支付、地方政府财政等因素也会影响医药流通企业的应收账款。

资金压力增加,战略大调整

尽管处于安全性以内,但过高的应收账款仍引起了业内许多人士的担忧。毕竟,过高的应收账款使企业的现金流减少,影响到企业的部分开拓举措,并造成一定的运营风险。

同时,虽然下游客户的资信状况良好,回款能力有所保障,但回款有一定周期压力,企业存在一定资金压力,账上现金流也会影响企业的扩张决策。

有鉴于此,医药流通企业开始管理应收账款,并根据当前行业与竞争环境的变化做出战略调整。

九州通是国内最大的民营医药商业企业,位列中国医药商业企业第四位。2023年,九州通全面开启“新零售、新产品、互联网医疗、不动产证券化(REITs)”四大新战略转型方向。

其中,在不动产证券化(REITs)战略方面,九州通计划以拥有的约330多万平方米的医药物流仓储资产及配套设施为底层资产,分批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以盘活医药仓储物流资产及配套设施,重构公司轻资产运营商业模式,加快资产流动性。

2024年7月,九州通宣布启动医药仓储物流Pre-REITs项目,通过搭建“公募REITs+Pre-REITs”多层级资本运作平台,以提升扩募发行效率。12月,中国证监会出具《关于准予汇添富九州通医药仓储物流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注册的批复》。

据悉,公募REITs及Pre-REITs的发行将对九州通未来财务指标产生积极影响。根据预测,若公募REITs发行完成,预计九州通将增加净利润不超过7亿元;若Pre-REITs发行完成,预计九州通将增加净利润不超过9亿元。

这是医药行业首单公募REITs,将为医药流通行业轻资产运营提供经验与范本。

除此之外,九州通在实施新战略以来,2024年第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第一季度已转正为4.53亿元。九州通还预计:将在年底继续加大应收账款清收力度,预计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与经营业绩相匹配的正数。

面对市场、行业、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较高的人民同泰也选择及时调整战略规划及经营策略。

2023年,人民同泰的批发板块完成商业分销一体化转型。完成转型后,各业务板块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发挥批零一体化优势,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及核心竞争力。

具体来看,人民同泰在批发、零售、物流、电商、医疗服务等领域均有布局。人民同泰可整合批发业务与零售业务的采购资源,共享商品优惠政策,降低采购成本;其还可集成批发业务的品种和规模优势,零售业务的网点布局与会员优势,物流配送中心的集中配送优势,使不同业务板块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升竞争优势。

在资金方面,人民同泰正加强应收账款精益化管理,完善应收账款清收考核机制,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资金运用效率。

开开实业由于实施大健康产业战略转型,资金需求较大。为了满足公司资金需求、加速业务发展,开开实业选择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据了解,开开实业正加速推进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而相关业务需要更高流动资金的支撑。

但由于开开实业自2021年以来在大健康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展药品批发及SPD业务,导致其应收账款较高,经营资金压力增大。以2023年为例,开开实业期末应收账款达到3.65亿元,同比增长120.52%,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57.8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9.27%。

多重因素影响下,开开实业未来三年将出现运营资金缺口,2024-2026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会进一步下降。根据预测,开开实业未来三年现金流入净额合计为241.74万元。

因此,开开实业于2024年计划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以增强资金实力,保障公司经营发展和战略规划有力运行。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医药流通企业通过多途径缓解资金压力。例如,药易购通过“药聚力”平台引入与平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由金融机构为终端门店提供完全基于信用的“白条”供应链金融业务,以缓解终端门店的资金压力,提升终端客户粘性。

国药股份则通过应收压降等举措改善资金状况。据介绍,国药股份在2024上半年通过增加收款比例、减少存货积压、及时跟进回笼资金等措施,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上年同期优化1天。在资金上,2024上半年国药股份应收账款占比为28.86%,同比优化0.24%。

或许是看到医药流通企业在资金上的压力,国家医保局、财政部于2024年11月发布《关于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对医保结余满足要求的区域,在每年一季度结束前实现1个月的预付金,以缓解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垫支压力。这一政策或许将破解医药企业回款慢的难题。

行业整合,并购加速

医药流通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头部企业依靠平台及资金优势不断拓展市场,将推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而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医药流通企业开始整合资源。

2024年初,中国医药、重药控股同步发布公告,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在与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开展重庆医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战略整合事宜。

中国医药是一家在上交所上市的企业,其控股股东是通用技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重药控股是一家在深所交所上市的企业,其控股股东是重庆医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整合完成后,通用技术集团将成为重药控股的实控人。

23家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2937亿

来源,商务部《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

两者合二为一后,重庆医药-中国医药联合体在医药流通企业排行榜中将排名第五,体量破千亿,是第六名南京医药体量的两倍。目前,通用技术集团已于2024年12月取得国务院国资委《关于重庆医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有关事项的批复》。

在整合的路上,重药控股与中国医药并未停下脚步。双方发布战略整合事宜后,重药控股于2024年5月与京东达成合作,围绕消费品供应链、药品医疗、批发零售、仓储物流及供应链等建立合作。2024年11月,中国医药宣布拟以6843.72万元收购通用技术辽宁医药有限公司4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中国医药将持有后者100%股权。

据介绍,通用技术辽宁医药有限公司在辽宁省医药流通行业中已具备一定的市场地位。业务以医药分销和纯销业务为主,同时开展部分电商销售等创新业务。收购完成后,该公司将成为中国医药的全资子公司,助力中国医药在东北的区域联动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

另外,上海医药为应对行业变革,于2023年8月启动商业板块南北平台整合项目。其安排了15个工作小组推进整合,如期实现全国25省及4大专业板块一体化运营的整合目标,形成了“国家级现代医药供应链服务平台”。通过整合,上海医药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医药商业的运营管控,实现决策与授权体系、运营体系、信息系统、物流、人才与激励、财务体系等的统一。

不止如此,上海医药还在2023年完成了对湖南润吉药业和正大天晴商业板块的并购,完善了销售网络。随着并购整合完成,2023年,上海医药的医药商业业务销售破百亿的省份达6个。

2024年,上海医药在此前推进医药商业南北板块整合的基础上,在上半年召开了商业专项融合会议,推动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相关信息系统和制度体系,加强一体化运营,深化省级平台建设,形成了商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华润系也是并购事件中的常客。此前,华润医药商业先后收购了安徽立方药业和四川科伦医药贸易集团51%的股权,以加强其在相关地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并购整合之外,医药流通行业头部企业还在探索新的增长点。截至目前,医药工业、专业CSO(医药合同销售外包)、合作重磅新品、布局下游零售端(线上)是诸多医药类流通企业看好及正在尝试的方向。相信在流通巨头的全方位加持下,国内医药市场将更加热闹。

世界视角 2024-2025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