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2025-02-07 来源:pengjian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关键在于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可溶的纤维蛋白。这些纤维蛋白聚集成网,捕获红细胞形成血凝块。大约1到2小时后,血凝块在血小板的作用下收缩并部分液化,产生一种淡黄色液体,即血清。与全血相比较,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蛋白,却包含了凝血过程中血小板释放的少量物质。
这一过程可简化为三个阶段:首先,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接着,在该激活物作用下,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最后,凝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凝血机制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产生的途径不同,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内源性途径由因子Ⅻ启动,所有参与凝血的因子均存在于血管内,因此凝血速度较慢;外源性途径始于因子Ⅲ的释放,其凝血过程更为迅速。
对凝血机制的深入研究,极大促进了对出血性疾病的认识,例如血友病患者的凝血过程异常缓慢,轻微损伤也会导致持续出血,主要归咎于血液中缺少凝血因子VIII。研究还揭示,凝血因子II、VII、IX、X均在肝脏合成,并依赖维生素K。维生素K缺乏会引发出血倾向,而补充维生素K则能改善凝血功能不佳的情况。
在实验或临床实践中,科研人员和医生能够针对凝血过程的关键步骤,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控制凝血速度或有效止血的目的。例如,手术后为了防止出血,可以在手术部位施用凝血酶、纤维蛋白等物质促进凝血,或使用温热的纱布、明胶海绵等物理方法帮助止血。
相关推荐:
- 2025-02-10
- 2025-02-10
- 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