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阳地产面临一场持久战
卖停车位、卖股权,弘阳地产正在着手解决企业面临的流动性危机,至于能化解到什么程度,现在尚难以预计。
这不是重点,公司在1月中旬公开的16亿美元债重组方案才是关键。对债权人来说,这份相对苛刻且敷衍的方案,只是公司以时间换空间的权宜之计,实际对债权人并不太友好。目前已有债权人筹备成立债券持有人小组。
对于福建富豪曾焕沙来说,这是一场持久战。
卖车位、卖股权
继1月中旬境外美元债重组受挫后,早已火烧眉毛的曾焕沙,日前抛出变现方案,拟将弘阳地产旗下停车位及相关企业股权转让,受让方同为其控制的物管上市企业弘阳服务(01971.HK)。
2月17日晚间,弘阳地产、弘阳服务同时公告了这一重大事项。
据公告,弘阳地产(01996.HK)此次计划出售的停车位,位于江苏、安徽、四川及河南等7省,合计6258个,交易总对价约2.31亿元,其后将分别与弘阳服务签订转让协议。
目前,上述转让的停车位因尚未出售或租赁,未实现任何收入,弘阳服务称收购后将以这些停车位为基础,重点以销售为主,未出售的停车位将对外出租。
弘阳服务为弘阳地产兄弟上市企业,2020年7月登陆港股。据弘阳地产同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执行董事及董事长曾焕沙,间接持有弘阳服务71.88%的股权。
弘阳地产卖停车位不是首次,早在2021年12月底,公司间接全资附属企业弘阳置地就曾将旗下256个停车位使用权,以约1463万元转让给弘阳服务。这些停车位分别位于公司的武汉印月府、襄御澜庭、乌镇昕悦棠及中意湖燕澜府等4个项目。
据2月17日公告,弘阳地产全资附属企业成都弘阳锦兴、徐州弘琪、南京鸿泰浦阳,各自与弘阳服务全资附属企业南京弘生活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分别将所持成都弘胜和鼎地产70%股权、宿迁通金弘置业20%股权、句容金嘉润地产19%股权,以及所附带其他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转让,对价分别为1.424亿元、7395万元、4134万元。
上述股权转让亦存在较强的化债背景。截至2024年12月,弘阳地产未支付弘阳服务为公司提供未售单位交付前管理服务费用0.90亿元、商管服务费用0.83亿元以及停车位销售代理服务相关可退按金2.86亿元。双方已就以抵销部分未支付应付款项,并为弘阳地产提供额外现金达成一致,该等出售事项完成后,弘阳地产现金流及流动性将可以得到增强。
境外债重组受挫
弘阳地产2022年8月因一笔债务未偿首次违约,这几年来一直靠甩卖资产回血,最终走上债务重组之路。
1月23日,公司披露境外债重组进展,占现有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33%债权人已正式签订重组支持协议。不过,距离大多数债权人同意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按照公司披露的债务重组方案,这次境外债重组规模高达16亿美元。化债方案主要有4条主要途径:第一,强制可换股债权,将于发行后12个月内转换为公司普通股,本金规模为4200万美元;第二,9年期高级票据,本金总额1亿美元;第三,10年期高级票据,本金总额1.2亿美元;第四,次级永续证券,且首10年不可赎回等,本金总额1亿美元。
因为没有设置短期现金偿付方案,也有没有中期债券选项,全是长期解决方案,且长期无现金偿付计划,实际回收率极低,上述重组方案一经公开,立即引发债权人的不满。
不过,公司认为有可能迅速通过75%债权人支持。截至目前,尚未有新进展披露。
相比其他房企债务重组,必须经过长期沟通磨合和细致考量,弘阳地产化债方案缺乏与债权人沟通略显敷衍,如此这番作法,被外界认为是其为了应对3月份在法院的聆讯。
2月初,有债权人代表对外称,已有公司美元债券面值25%以上债权人提出了反对意向,正着手筹备成立美元债券持有人小组。
起楼到楼塌
弘阳地产前身,是曾焕沙在上世纪90年代创建的南京红太阳商业大世界,主要做建材装饰材料批发业务。2003年,曾焕沙筹划多年的首个楼盘旭日华庭对外发售,为了专注地产业务,公司更名为弘阳地产。
很长一段时间,弘阳地产均深耕南京及江苏市场。2016年,公司才首次走出江苏,落子合肥,那时曾焕沙才显露出扩张的野心,2017年提出千亿计划,公司被推上赛车道。
2018年公司登陆港股当年,一举拿下31宗土地,奠定全国性扩张的基础。在这之后,曾焕沙兵不血刃地拿地,2019年曾耗资390亿元斩获57个项目,公司规模逐渐增大。2017年到2019年,公司销售规模由256.9亿元增至651.5亿元。
为了千亿目标,公司自2018年开始发行多笔海外债券,甚至不惜拿年化票面利率高达13.5%的借款。随着财务压力以及部分“地王”消化不畅,流动性危机埋下了伏笔。
为全国性扩张,曾焕沙通过猎头、内推以及公开招聘等方式四处挖角,2017年前后挖来龙湖、万科、泰禾以及旭辉等一大批前高管助力。
2018年,公司高调宣布9位高管集体入职。旭辉前副总裁张良、旭辉前副总裁蒋达强、新城控股前高管罗艳兵等加盟,后来还有龙湖前高管袁春、华信国际前高管王世雄等加入。
弘阳地产上市后,将总部搬到上海虹桥商务区,不断拓展全国业务区域。有钱也有人,公司扩张更加凶猛。即便是自2020年开始的行业调整期内,公司仍在各地拿地,不乏一些高溢价土地或项目。
随着全国性战略布局的推进,公司销售规模逐年增长,2021年销售规模达到872.2亿元,距离千亿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但随着市场调整和债务危机的爆发,目标终未实现。2024年销售规模仅剩88.2亿元,同比下降59.60%。
在公司2022年违约之前,职业经理人天团已分崩离析,执行总裁张良、蒋达强,以及联席总裁袁春先后离开,曾焕沙不得不重回权力中心,重掌帅印带领弘阳地产渡劫。
相关推荐:
- 2025-02-20
- 2025-02-20
-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