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紧急会议德法内讧说明了什么,马克龙“欧洲联军”梦碎?
2月1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召集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就乌克兰局势及欧洲在俄乌谈判中的角色展开讨论。然而,这场峰会不仅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成果,反而进一步暴露了欧洲内部的严重分歧。在俄美即将展开直接对话的关键时刻,欧洲的内部分裂无疑让自身的谈判地位更加被动。
与此同时,美俄外长于2月18日相继抵达沙特利雅得,为美俄高层峰会做准备。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将在这里展开接触,讨论乌克兰停火方案及未来的和平协议框架。这一系列外交动态,正在重新塑造全球格局。
马克龙的“欧洲联军”设想遭遇强烈反对
在巴黎会议上,马克龙提出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建议——组织欧洲联军,派驻乌克兰以维护战后和平。马克龙的构想有三个主要目标:
确保欧洲在俄乌谈判中的存在感,避免被排除在和平进程之外。
在战后承担起“道义责任”,以欧洲力量保护乌克兰的安全。
推动欧洲军事实力一体化,为未来建立独立于美国之外的欧洲联军奠定基础。
这一提议迅速引发激烈讨论。英国对此持谨慎支持态度,表示如果欧洲派兵,英国可以考虑参与,但前提是必须得到美国的首肯,以维持英美的特殊关系。然而,德国总理朔尔茨对这一想法毫不客气地驳斥,称当前谈论向乌克兰派兵“时机尚早,且极不理性(premature and irrational)”,并明确表示德国不会派兵。
德国的反对不仅让马克龙的设想受挫,也凸显了欧洲在军事干预问题上的分裂。德国历来对军事介入保持克制,原因包括历史负担、国内政治现实以及外交谨慎。自二战以来,德国在国际军事行动上的决策始终需要联合国或北约的授权,以避免历史遗留问题引发争议。面对乌克兰危机,德国的谨慎态度使其在欧洲事务中的领导力进一步被削弱。
相关推荐:
- 2025-02-22
- 2025-02-21
-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