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2025财年Q3财报:电商、全球化、AI协同发力,未来已来?
文|罗曾
2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5财年第三财季(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财报,营收2801.5亿元,同比增长8%,与2024财年第三财季相比,营收增速略有提升(从5%提升至8%);净利润同比激增333%至464.34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89.45亿元人民币。
具体来看,阿里核心业务呈现出电商稳盘,全球化与本地化双线突破的态势。
在电商领域,2025财年Q3,淘天集团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9%,达1007.9亿元,新买家与订单量均实现同比强劲增长。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平台对高净值用户群体的精准把握和对商家运营赋能的持续深化。例如通过88VIP会员计划,阿里巴巴成功锁定了大量高消费能力用户,会员规模从上一财年同期的约3200万增长至4900万;与此同时,平台利用AI工具降低商家运营门槛,在开店、设计、客服、营销等全链路上为商家赋能,优化用户体验,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电商领域的生态壁垒。
国际业务领域,一直是互联网巨头们的必争之地。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国际市场充满了无限潜力,但同时也伴随着激烈的竞争。本季度,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32%至377.56亿元,成为阿里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之一。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速卖通Choice业务的强劲表现。该业务通过优化单位经济效益和本地化供应链,在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实现了重要突破。然而,国际业务仍面临着来自Shein、Temu等新兴平台的低价竞争挑战。此外,本季度该业务板块的亏损有所收窄,经调整EBITA为亏损49.52亿元。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升级的需求,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入局玩家增多,不断推动行业玩法和节奏的调整。就财报来看,阿里本地生活集团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2%,达到169.88亿元,亏损收窄。其中,菜鸟因业务调整收入微降1%;不过高德地图则另辟蹊径,通过“导航+本地服务”生态提升用户时长,成功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饿了么则借助AI调度优化配送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但需要注意的是,京东的“闯入”给外卖行业带来了新的变数,行业变革在即,阿里巴巴在本地生活领域仍需保持警惕。
除稳固核心盘外,面向未来,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阿里巴巴将继续专注三大业务类型:第一,国内外电商业务;第二,“AI+云计算”的科技业务;第三,互联网平台产品。
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围绕“AI”这个战略核心,在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AI转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通过云和AI,把AI的接口加在未来的云计算网络上,成为输出AI智能最大的云计算网络,这是我们阿里云的目标。”吴泳铭透露。
财报显示,阿里云本季度收入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季度三位数增长。这一复苏背后是“AI+云”一体化战略的深化,除凭借通义千问模型家族的技术领先外,在商业化路径上,则通过公共云优先策略,降低中小模型部署成本50%,并推出按需计费的Serverless模式,吸引更多企业上云。尽管全球云市场增速放缓,阿里云凭借AI差异化优势,在亚太市场进一步拉开与腾讯云、华为云的差距,但仍需应对AWS和Azure在全球化布局中的压制。
在AI原生应用方面,吴泳铭认为存在多个明显的发展机会。在生活消费领域,AI技术应用潜力巨大。如今消费者对购物体验要求日益提高,AI技术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未来,淘宝将借助AI技术逐步推出一系列项目,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提升交易效率。此外,在集团内部,AI to C领域发展空间广阔。以夸克为例,作为中国用户量较高的AI搜索应用,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用户搜索体验、生产力创作以及工作效率提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企业端,钉钉作为阿里巴巴面向to B领域的重要资产,未来将在企业内协作协同场景中广泛应用AI技术,拥有众多发展机会。
相关推荐:
- 2025-02-22
- 2025-02-22
- 202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