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通业绩逆转,华润疯狂“圈”新品,流通巨头开启隐秘战事!
医药流通行业,频频传来重磅信号。
九州通走了一步妙棋,旗下基础设施公募REITs申报已获受理,进入公示阶段,有望年内通过审批正式挂牌上市,标志着其资产证券化战略再进一步;中国医药再度加码对辽宁公司的控制权,实现了对后者的100%控股;再然后是前不久,浙药集团同时控股康恩贝和英特集团,意在打造浙江省医药产业链主企业和浙江省医药产业投资主平台。
以上一系列动作表面看上去互不相关,实际有条“暗线”穿梭于其中:流通企业们的传统业务板块,比如药品批发等,都逐渐摸到了天花板,亟需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企业基于自身不同的禀赋,采取了不同的战略。有的继续“跑马圈地”;有的开始了金融领域的探索,试图通过投资的方式直接从产业链的下游切到上游;还有一大关键路径愈发明显,为更好走向“工业化”,集体以深度布局CSO(总代品牌推广与运营业务)为着力点,寻找“第二曲线”。
随着集采政策不断推进和行业规范程度不断提高,各类药企,尤其是对合规要求更高的跨国药企对中国专业化CSO的依赖程度正在快速提升。抓住机遇的除了那些专业服务型CSO,原来以医药批发、零售为主业的医药流通巨头们,也在近几年火速加入竞争队列。
中国医药流通巨无霸们,又进入到了新的战场。
中场战事:“拯救”业绩
除了少数企业外,前十大流通企业们的三季报基本都已经披露完毕。从单季度表现来看,数据颇有看头。
九州通,归母净利润Q1降4个百分点,Q2再骤降14个百分点,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双遭遇下滑。然而Q3,九州通成功止跌,营收、净利润均实现单个数增长。
上海医药,今年连续3个季度收入都实现了正增长,前三季度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1913.45亿元,同比增长8.28%;公司整体归母净利润40.54亿元,同比增长6.78%。
除了这两家企业,迫于行业压力,剩下流通公司都还在较难的“拯救”业绩阶段:规模排在第一名的始终是国药控股:今年前三季度营收4424亿,同比下降0.78%;股东应占溢利52.79亿,同比下降13.41%,按半年报公布的比例,医药分销业务约占总营收的74%。
华润医药只披露了中期业绩。医药分销业务收入达1058.82亿元,同比增长4.9%;公司整体归母净利润也呈下跌态势,同比降14.26%。
通用技术麾下的重药控股和中国医药前三季度业绩一如既往的“难看”,前者归母净利润下降了43.54%,后者下降了24.74%。
跌势和大环境不无关系,11月7日,商务部发布的《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对31个省(区、市)545 家药品批发企业应收账款情况开展了调查,发现医疗机构应收账款回款天数平均为152天,比2022年增长2天。医疗机构拖欠药品批发企业货款问题仍未改善,药品批发企业资金压力和财务费用负担日益加重。
或是为了解决困境,四天后,11月11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正式发布。文件明确提出建立预付金制度,专项用于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等医疗费用周转支出,以缓解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垫支压力。
相关部门的诚意是足够的,但企业的业绩表现不可能都仰赖于政策利好,还是得靠自己想办法,于是不约而同做了一些举措来提升业绩。
以业绩表现相对最稳健的上海医药为例,从半年报中就可以看到其“未雨绸缪”的布局:以“赛诺菲一号工程”项目为主导,搭建全国一体的商业营销体系。2024H1公司药品CSO合约推广业务突飞猛进,实现销售金额约40亿元,同比增幅达172%,合约产品覆盖赛诺菲、拜耳等18家药企。其中,“赛诺菲一号工程”项目全年目标达成进度已过半。
再以实现“反转”的九州通为例。第三季度,公司业绩稍有回升,离不开其在“三新两化”战略下业务的调整生效,公司总代品牌推广(CSO)、医药工业自产及 OEM、数字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等业务快速增长,促进了公司第三季度整体经营业绩的提升;再一个是在人员重新配置、更换“新鲜血液”后的结果。
发力CSO业务,叠加人事变动,实际正是其余几家巨头今年都在集体探索做的事情。
新的隐秘战场:CSO来了
CSO,异军突起。专业CSO是创新产业链不断细化的必然产物,天然有助于让工业企业触达自建商业化团队触及不到的地域。更重要的是,CSO的发展,也呼应了当下的行业大趋势。
一方面,国内越来越多Biotech企业逐渐走过了研发周期,需求点从CRO/CDMO转移到了药物上市后能否迅速商业化落地,也带动了对CSO的商业化落地需求。
另一方面,跨国药企在华为了进一步聚焦创新,近一年来纷纷做“减法”,将原研产品“外包”了出去,直接促成了CSO的业绩起飞——比如辉瑞中国将针对肺癌与乳腺癌的四款成熟药物的商业化运营,一并“外包”给了华润医药商业;BI也将森福罗(普拉克索)和泰毕全(达比加群酯)交给了国药控股推广,两款产品分别涉及第四批、第五批国采品种;而上药的“赛诺菲一号工程”,也是出自同源。
目前市场上,除了百洋、康哲、亿腾等专业服务型CSO外,原本以医药批发、零售为主业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也逐步加入了该行列。相比前者,后者先天具有渠道丰富,资金实力雄厚,与药企有长期合作关系等先天优势。加上CSO毛利率远高于一般的医药流通企业,本身也有转型的内在动因。
华福证券指出,随着集采政策不断推进和行业规范程度不断提高,CSO将会成为各类型药企产品商业化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合规要求更高的跨国药企,对CSO的依赖程度有望快速提升。
从各家三季报的关键词看到,许多国内医药商业企业加大CSO业务的布局力度,例如上海医药、九州通等,都对CSO业务有明确板块设置。
上海医药的CSO业务最早从2016年开始,去年算是“腾飞期”,当年公司CSO合约推广业务实现销售金额约 29亿元,同比增幅约达50%。2023年年末,上海医药与赛诺菲达成合约销售战略合作,合约规模超50亿元。
今年以来,涨势仍在持续,据公司三季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引入进口总代品种13个,药品CSO合约推广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61亿元,同比增幅达176.3%。
九州通也在此领域发力。其CSO业务起自2002年,至2018年九州通总代品牌推广事业群成立。今年,九州通总代品牌推广事业群品牌焕新,更名为“全擎健康”。
5月份的股东大会上,九州通副董事长刘兆年表示,未来将着力发展新产品战略,打造利润增长的“第二曲线”,而总代品牌推广与运营业务(CSO)正是其利润增长第二曲线之一。
2023年,该部分业务营收195.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01%,毛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52.45%,超出其他业务板块。今年前三季度,CSO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41.19亿元,同比增长18.00%,毛利额为16.53亿元;如剔除疫情和流感等季节性疾病品种影响,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14%。
将数据进一步拆分,总代品牌推广业务中药品和医疗器械业务差不多是五五开的比例,药品相比器械要稍高一些。
报告还提到,目前,公司已形成以CSO为核心的新产品业务组织矩阵,包括全擎健康、京丰制药、九信中药、器械集团、产品战略发展事业部、中央市场部、医疗终端事业部、药事服务事业部及新品开发事业部等,通过持有人、代理及OEM等方式,获得产品的所有权、特许经营权或销售主导权,并搭建完善的产品引进与推广营销体系。
此外,发力CSO业务的除了九州通、上药集团、国药控股这样的大型企业,区域性流通龙头也在跟进。以英特集团为例,虽未详细披露CSO业务数据,但在去年年报和今年的半年报中都提到了CSO的重要性,表示将通过英特数智公司,推动CSO模式业务扩面覆盖,持续建设数智化综合性营销平台。
今年前三季度,英特集团总营收为247.77亿元,同比增加3.59%;归母净利润3.55亿,同比下降2.90%。但利润下降更多是因为去年高基数的影响——2023年,英特集团实现归母净利润4.89亿元,同比上涨130%。
相关推荐:
- 2024-12-21
- 2024-12-21
- 202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