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成绩像泡沫,初中成绩才见真章
2024-12-13 来源:pengjian
有句话说得好:
小学的成绩,就像是蒙着糖衣的甜点,乍一看诱人,真正的味道却需要时间来揭晓。
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二,一部分孩子的成绩像坐上了滑梯,而另一部分孩子,却稳稳地在学霸的跑道上奔驰。
实际上,这种分化现象背后,并不只是智商高低的问题,而是孩子们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质在悄悄较量。
第一:自我驱动,学习的内在燃料。
小学时,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成绩优异,不惜一掷千金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结果却往往事倍功半。
问题出在哪里呢?
原因很简单:外力推动的学习,效果远不如自我驱动来的持久。
学习这件事,就像种子发芽,外界浇水固然重要,但如果种子本身缺乏生机,最终也只是徒劳。
你看过这样的孩子吗?
家长每晚都在旁边盯着,生怕他偷懒,可他依然学得不痛不痒,成绩起色甚微。
而另一边,另一个孩子可能只是在饭后抽空背几首古诗,却能轻松记住,成绩稳居前列。
这个差别,不是智力,而是驱动力在作祟。
比如,有个家长深夜刷短视频,看见一个教育博主说,“孩子一定要每天学够八小时。”
他当即把熟睡的儿子喊起来,问道:“你今天到底学了几小时?”
孩子迷迷糊糊回答:“啊,应该就两小时。”家长火冒三丈:“你看看隔壁学霸!”
孩子不慌不忙:“爸,隔壁学霸学八小时,可他做题效率是我的四分之一。”
家长一听,当场无语。
这其实,就是驱动力差异的最佳写照:孩子愿意学,效率自然翻倍。
第二:认知深度,学习的智慧密码。
相关推荐:
- 2024-12-22
- 2024-12-22
- 202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