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讲中英关系》被评为《作家文摘》2024年度“十大好书”
2024年12月18日下午,《作家文摘》2024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终评会在新华书店总店举行。在综合专家评委和网络投票后,《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当父亲把我忘记:隐秘的告别》《文艺名家往事》《君幸食》《故宫建筑之美》《为什么是邓小平》《猫鱼》《聆听:西南联大访谈录》《江河行地,海浪无声:我的祖父王赓》《大使讲中英关系》10本图书入选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
《作家文摘》“十大非虚构好书”评选初创于2012年,报社凭借多年专注文史纪实的专业优势与品牌定位,希望以此评选筛选挖掘出揭示历史、洞见时代、触摸人性,同时具有独立精神、锋锐视角和人文关怀的非虚构类作品。评选现已成为学界和业界极具专业性与影响力的年度回顾和广大读者追随信赖的阅读指南。
2024年,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在出版领域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下,广大非虚构文学创作者与出版界同仁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了一批深入人心的非虚构精品力作,它们题材各异,形式丰富,传递着文明之光,亦满足着大众的阅读需求。
此次入围决选的38部作品,是《作家文摘》综合2024年所推介、选摘过的数百部图书,参考了近百家出版机构推荐的非虚构类作品,从300多部候选图书中严选而出。家国叙事,年度主题,历史回望,个人体悟等题材都有作品入围,兼顾了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与社会关注度。
2024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榜单由网络投票与专家终评共同决出。网络投票在终评会前开放一周,辐射到微信、微博等多个社交平台,且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为所有入围作品进行了三轮“线上拉票”。投票共吸引了近5万网友的关注与参与。同时,为了保证榜单的权威性、专业性与学术性,终评会邀请到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评委。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吴义勤在讲话中对《作家文摘》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现在全民阅读非常受重视,图书的出版量非常大,好书能不能走到读者那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把书评好,向广大读者交一份很好的答卷,以此助力全民阅读的推进。”
新华书店总店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何光宇表示《作家文摘》一直是自己心仪的一份报纸,并感谢《作家文摘》让好书和读者进一步关联,他说:“新华书店全国1万家门店,10万从业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好书,尤其是权威媒体推荐的好书传递给广大读者,做好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何光宇同时对新华书院线上全民阅读空间做了简要介绍。
自由讨论阶段,评委们各抒己见,积极互动,除了回望总结2024全年的非虚构类创作丰硕成果,点评剖析入围决选的38部作品,更就“非虚构创作的内核与外延”“专业眼光与大众视角的平衡”“全民阅读在新时代的特殊意义”等一系列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周大新(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尤为重视优秀的非虚构类作品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真实还原作用,网络时代的不少错误信息都需要它们来正本清源。
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则比较欣喜于一些入围作品的眼光写法更具世界格局——言不在中国,意蕴却全然在观照中国。
贺绍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说起自己在以专业眼光选择书单的时候,也特意去参考了大众投票,他认为专家学者也要留意倾听大众的声音。
肖同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特别节目部主任,高级编辑)则表示:非常惊喜地看到非虚构类作品的创作者不再只有专家学者,艺术家、企业家甚至素人,只要作品的阅读体验是好的,就理应引起关注。
陈漱渝(文史学者、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讲述了自己对“非虚构”的理解,他心中的非虚构好书,必须满足的三个特点是“可信、可读、引人关注”。
费虹寰(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非常看重党史的通俗化叙述,在他看来,这类作品不仅要史料扎实,讲述也应深刻而细致,如果文学技巧上可圈可点会更出色。
何光宇表示:榜单在考虑大众与市场的同时,也要保持独立性和独特性,避免同质化倾向,才能对读者有所引领。
李晓东(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任)认为:国内的非虚构类创作除了要写好历史题材,也应该将目光多多转向前沿的科技和军事领域,满足更多读者的阅读诉求。
注重审视作品在提升国民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涵育文明风尚等方面的特质,成为了每位与会评委的共识。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讨论,《作家文摘》2024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榜单最终出炉。
本次终评会由《作家文摘》报社总编辑孔平主持,《作家文摘》报社副总编辑魏蔚及报社有关人员、部分媒体参加会议。
活动评委介绍
2024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
(按出版时间排序)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杨素秋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年1月出版
入选《作家文摘》4月好书榜
推荐理由:
这是一个关于“图书馆” 的真实故事。陕西科技大学的文学副教授、青年学者杨素秋在西安碑林区挂职时期,主持碑林区的图书馆建设工作。时间短(6个月),人手少(2个人),且要在有限的资金下最大限度地建设好这座区图书馆。最终,她用文人的坚守甚至抗争,守住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图书馆”。
《当父亲把我忘记:隐秘的告别》
薛舒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年1 月出版
入选《作家文摘》1月好书榜
推荐理由:
2020年父亲在病房去世。没有告别仪式,作为女儿的作者未能为父亲写悼词。这种遗憾,让作者决定“写一写生活在终点站里的人,那些陪伴着他度过五年时光的护工和病友,写一写他,这个还在我心里缓慢地活着的人”。
《文艺名家往事》
曹致佐 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4年 3月出版
入选《作家文摘》6月好书榜
推荐理由:
作者以亲身经历串联起与巴金、陈登科、吴强、韩美林等文艺名家交往的往事,讲述大人物的小细节,揭秘大时代的小故事,把文艺大家的性情格调、命运沉浮、历史事件、波折轨迹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
《君幸食》
[英]扶霞·邓洛普 著 何雨珈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年4月出版
推荐理由:
“君幸食”,意思是劝君进食、“吃好喝好”。该书是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欣赏描述中国美食。书中对30 道经典中餐菜肴进行深入探索,从特定食材或烹饪方式出发,以敏锐的观察者、热情的“局外人”身份追溯中国美食的历史变迁、地区差异及发展历程,给中国传统烹饪智慧找到全球性参照和现代性诠释。
《故宫建筑之美》
祝勇 著 李少白 摄影
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24年6月出版
推荐理由:
本书遴选了故宫中有代 表性的建筑,以文化散文的笔触讲述了 其历史渊源、建筑形制和审美功能,并细 述了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历史变迁, 由此围绕生命、权力、家国等主题做出了 深邃而独特的思考。
《为什么是邓小平》
陈晋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年6月出版
入选《作家文摘》8月好书榜
推荐理由:
作者着眼于邓小平朴实而奇特的人生风采和个性魅力,以丰富的史料、充满情感的笔调,不但回答了人们关注的“为什么是邓小平”这一问题,而且告诉读者邓小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猫鱼》
陈冲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4年6月出版
入选《作家文摘》8月好书榜
推荐理由:
书名“猫鱼”出自老上海话“毛鱼”:一种随着猫粮出现,已消失在人们记忆中的喂猫小鱼。陈冲将之作为象征性的童年意象。在本书中,陈冲讲述了祖辈与母亲的故事、平江路老房子的岁月,“小花”摄制组大篷车的日子,独自踏上异国留学之旅,每一部电影不为人知的幕后……生命中的爱与痛楚、挣扎,经由作者的回望,跃然纸上。
《聆听:西南联大访谈录》
张曼菱 著
商务印书馆 2024年7月出版
入选《作家文摘》8月好书榜
推荐理由:
以西南联大这所战时大学诞生和坚守的历史路径为叙述中心,精选对联大师生及相关人物的独家访谈,如中国社会学学科奠基人费孝通,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两弹一星”功臣朱光亚、王希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著名哲学史家任继愈等,描绘了西南联大学人南渡、驻湘、来昆、教学与生活、学潮与从军到西南联大宣告结束的情状与历程,再现了战时大学波澜壮阔的历史与弦歌不辍的精神。
《江河行地,海浪无声:我的祖父王赓》
[美]王冬妮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7月出版
入选《作家文摘》9月好书榜
推荐理由:
王赓,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八名西点毕业生之一,一颗军政新星冉冉升起。然而,他的妻子陆小曼,爱上了他的朋友徐志摩。命运曾慷慨地给予他恩赐,却在一个个重要的人生节点,跟他开了一次又一次无情的玩笑……本书是斯坦福大学史学博士王冬妮对民国少将王赓的往事钩沉,也是孙女对素未谋面的祖父坎坷一生的深情追忆。
《大使讲中英关系》
刘晓明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8 月出版
入选《作家文摘》11月好书榜
推荐理由:
本书精选了作者出使英国11年间发表的700余场演讲中的117 篇。书中有作者对中英关系的观察与思考,包括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英关系?如何发展稳定互惠的中英关系?如何增进中英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知?更多的章节是介绍中英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网络投票结果
网络票选期间,读者们的留言更是令人动容——
相关推荐:
- 2024-12-30
- 2024-12-30
-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