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井食品出海加速,要考虑收并购?
当前,速冻食品在加速出海。“速冻一哥”安井食品日前在机构调研中提到,收并购这一步是必然的,并且出海会首选东南亚……从产品出海,到渠道出海,再到品牌出海,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积极谋求出海过程中,食品企业又该如何抓住机会?
“收并购这一步是必然的”
近期,安井食品迎来机构密集调研。在披露的调研报告中,安井食品重点提到了“出海”“国际化”等策略。
安井食品称,走国际化道路,不是简单走出去的概念,也有引进来的意思。“两进两出”,两个引进来,一个是引进国外的管理和技术;另一方面是从原材料角度,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资源禀赋不一样,引进优质的原材料对食品企业来说很重要。两个走出去,一个是把本土生产的东西卖到海外;另一个是资本输出,在当地建立供应链、企业、渠道,把品牌影响扩大。
其中,安井食品提到:“从国际化的战略来讲,收并购这一步是必然的。”消费君注意到,安井食品还将雀巢作为典型案例,“雀巢有两百多个品牌,大部分是在消费市场所在地并购的,这些地方品牌/食品企业更了解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口味。因此当地的主流产品、主流品牌也是我们考虑并购的一个方向。”
实际上,对安井食品而言,通过收并购“走出去”,之前已有尝试。早在2021年,安井食品曾斥资收购英国功夫食品公司70%的股份,该公司主要业务为生产、采购及销售速冻食品,产品包括速冻水饺、小笼包、牛羊肉卷等。彼时,安井食品还正式将境外收入单独列入财报。
不过,这部分带来的营收占比还是较低,近年来不足1%。同时,安井食品这几年的营收增速也再放缓,从2020年的32.25%下滑到2023年的15.29%,净利润增速同期则近乎“腰斩”。去年前三季度,安井食品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65%。
因此,在业绩增速放缓、海外业务还有较大空间的情况下,安井食品也加快了出海的步伐,前不久还筹划“A+H”上市。未来,通过更多元的出海方式,安井食品也有望优化其产品策略和市场布局。
出海首选为何是东南亚?
食品是文化的一部分,有显著的地域消费特点;同时,不同国家、地区有不同的食品安全标准,国内出口商品需要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的的准入条件。因此,出海虽然充满机遇,但也有不少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东南亚成了很多食品饮料企业的首选,安井食品也不例外。“从地域上来说,基于人口、市场、饮食习惯、消费意愿的综合考虑,出海会首选东南亚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东南亚市场是冻品消费品企业的理想地,一是因为华人多,中国饮食文化和习惯有很大的基础;二是东南亚市场运营、人工成本相对低廉,物流成熟,有利于开展供应链基础建设。
目前来看,安井食品的产现已出口到的菲律宾、柬埔寨、缅甸等东盟国家,可享受零关税政策。同时,其已实现速冻鱼糜制品和速冻面米制品的海外销售;随着海外渠道的下沉渗透,计划增加小龙虾、鱼头、鱼糕等水产预制菜肴,不断丰富海外市场产品线。
但产品出海,只是安井食品“走出去”的一小步。如何寻找到更好的增长板块,还需继续摸索。据了解,安井食品曾在去年7月派出高层前往东南亚,目标是考察当地市场,寻找业务拓展、原料采购以及并购等合作机会。
“过去预制菜业务的增长对安井食品保持增长有很大作用,当预制菜业务增速慢下来,安井食品整体增长就会变慢。”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如果安井食品没有其他更好的增长板块加持,业绩增速还会进一步放慢。
面对当前的消费环境,安井食品也在产品端和渠道端作出应对。现阶段的产品规划上,锁鲜装、米面产品均有升级的计划,也有新品计划。渠道端而言,安井食品也在积极拥抱大B渠道。成效如何,则要看后续业绩。
食品饮料积极谋求出海
目前,国内市场产能过剩,不同品牌的食品、不同细分品类之间的产品,可替代性都较强,因此很多企业的策略都是“价格战”。但是在人工、原料等成本上升的情况下,通过低价竞争来获取利润,极大地挤占了利润空间,并不是长久之计。
因此,跳出这片“红海”,往外卷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速冻食品、新茶饮……近几年来,“出海”这波潮流在上述赛道都不断上演。速冻食品方面,除了安井食品,紫燕食品、思念食品、海欣食品、圣农等都在这方面寻求产品出海、渠道出海,进而谋求品牌出海。
此前,紫燕食品在互动平台透露,公司陆续进军澳洲、美国市场,近期公司也与大华集团、创丰集团成为合作伙伴,并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海欣食品也表示,将继续探索海外市场,将布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
思念食品是较早出海的食品企业,目前其旗下产品已出口至海外50多个国家,将“思念饺子”传递至世界各地。同时,通过产品与工厂出海,不断完善供应链全球化布局。作为“出海弄潮儿”,思念食品的海外业务也节节攀升,此前海外方面的年营收超过了4亿元,且还在大幅地增长。
虽然出海机遇多多,有望带来新一轮增长。但对于食品企业而言,出海过程中也需要留意以下几点:
首先,差异化可能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度不同,品牌需要深入研究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消费习惯;其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差异,品牌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适应;此外,海外市场的竞争格局可能与国内市场截然不同,品牌需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市场策略。
相关推荐:
- 2025-01-22
- 2025-01-22
-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