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成绩的家长,不会教出“真正的学霸”
看着现在不少家长,像上了“战场”似的,把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似乎只有拼命赶超,才能赢得未来。
这些家长,焦虑得不得了,总觉得如果孩子不早早成才,未来就会落后。
为了避免这种“落后”,他们把孩子塞进各种补习班,报上各种特长课程,仿佛世界的重担全落在了他们孩子的肩上。
然而,这些家长似乎忘了一点:
学习,从来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稳步的积累,而非急功近利的冲刺。
试想一下,假如每个家长都只盯着孩子的成绩单,看到成绩上有点小波动,就心急如焚,那么,孩子的未来到底会怎样?
真正的“学霸家长”,其实并不只关注分数的高低,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独立的思维方式,帮助孩子在漫长的学习路上,找到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成绩确实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孩子能否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所谓“鸡娃”的教育模式,暴露出很多家长教育观念上的误区。
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看看家长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过度依赖外力、急功近利,以及过重的权威性控制,这些都是问题的根源。
01过度依赖外力,忽视思维的培养
不少家长,一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立马就给孩子报名各种补习班,目标明确——提高考试成绩。
家长们大多认为,孩子能不能拿到好成绩,完全依赖于外部辅导、外部老师,而忽视了孩子自主思考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短期内,成绩的提升或许能带来一时的欣慰,但这种提升,并不意味着孩子的综合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反而,过度依赖外部辅导,可能会让孩子失去主动思考的动力,甚至削弱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自信。
有一位家长曾告诉我,她的孩子成绩一直很好,每次家长会上她都能骄傲地展示孩子的成绩单。
为了让孩子更上一层楼,她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特别训练”:
除去学校的补习外,还为孩子报了数学、英语、物理等各类辅导班。
表面上看,孩子成绩越来越亮眼,甚至在学校里成了“小学霸”。
但是,直到有一次老师提到,孩子虽然做题速度快,但对背后的知识原理理解得不够深入,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原来,孩子的成绩并不是建立在思维的深度上,而是应试技巧的堆砌上。
这种表面的成绩,难以支撑孩子在更高层次的学习中继续前进。
真正的学霸家长,应该知道,辅导班能帮助孩子提高分数,但无法培养孩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这个过程,需要孩子自己通过不断的思考与实践,逐步积累。
02过分急功近利,错失长期潜力
相关推荐:
- 2025-02-13
- 2025-02-13
- 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