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三、四线城市白酒消费崛起:低度泸州老窖临沂规模超10亿,郎酒濮阳规模近3亿,聊城白酒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超15%……

三、四线城市白酒消费崛起:低度泸州老窖临沂规模超10亿,郎酒濮阳规模近3亿,聊城白酒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超15%……

2025-02-13 来源:pengjian

三、四线城市白酒消费崛起:低度泸州老窖临沂规模超10亿,郎酒濮阳规模近3亿,聊城白酒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超15%……

酒业深度调整期,部分三、四线城市仍在逆势扩容,形成了行业的“温暖小气候”。

近日,酒业家调研获悉:在山东临沂,得益于浓香氛围的持续提升,低度泸州老窖规模已超10亿;山东聊城白酒市场容量2022年尚不足30亿,这两年已增至40亿以上,复合年均增长率超15%;在河南濮阳,郎酒2024年规模近3亿,增长10%-20%,有酒商代理的窖藏1988和红花郎10在今年春节期间翻倍增长;四川绵阳高端白酒和口粮酒均呈增长趋势,郎酒规模超1亿;在鄂尔多斯,仅东胜区国台国标酒的单品回款就超千万……

以上述城市为代表的三、四线城市的亮眼表现,使其在收获更多酒企青睐的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行业目光。值得探究的是,这些城市为何能在白酒进入存量市场的背景下,仍能获得增长?这些城市之间又有何共性?

销量大增,逆势扩容!临沂、濮阳等三、四线城市受名酒企青睐

“郎酒去年在濮阳卖了接近3亿,同比增长了10%-20%。”濮阳酒商李涛(化名)告诉酒业家,濮阳白酒市场规模约为26亿,份额集中于一二线名酒品牌,且以习酒、郎酒等酱香酒为主。“拿我们公司来说,习酒去年非旺季每个月的量相比2023年都有1.5倍的增长,春节期间窖藏1988和红10更是实现了翻倍增长。”

白酒市场的扩容在山东聊城更为显著。“22年的时候,聊城白酒市场容量还不足30亿,这两年逆势增长到40个亿以上,复合年均增长率超15%。”聊城酒商李俊(化名)告诉酒业家,聊城被称为“名酒练兵场”,目前是剑南春、洋河、舍得等名酒的样本市场,这些酒厂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促动销、促开瓶,“随着名酒进一步加码,聊城的白酒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在以豪饮著称的山东临沂,低度浓香已经成为白酒消费主流。“泸州老窖看准了机会,与当地的运营商开展合作,加码布局低度浓香产品。目前,低度泸州老窖在临沂已经有10个亿的体量。”山东临沂酒商赵伟(化名)介绍,去年,泸州老窖还将“荣耀盛典”群星演唱会开到了临沂,通过演唱会强力拉动销、刺激宴席增长,可见对临沂市场的重视。

在四川绵阳,近年来,高端白酒和口粮酒均呈现增长趋势。同时,原本百花齐放、包容性强的绵阳酒市正加速向知名品牌集中。绵阳酒商陈冰(化名)告诉酒业家,绵阳白酒的市场规模在25-30亿,其中郎酒体量就已超1个亿。据悉,郎酒对当地市场亦有较大投入,通过“红花郎之夜”的演唱会等营销形式兑现增长。

酒业家注意到,在全国酱酒市场普遍降温的大环境下,不少三、四线城市的酱酒热仍在持续——这无疑给了酱酒企业机会。“多个酱酒品牌正在鄂尔多斯加速渗透,国台酒已经成为当地宴席酱酒第一品牌,国台把鄂尔多斯打造成了全国样本和北方典型市场。仅鄂尔多斯东胜区,国台国标酒的单品回款就已超千万。”鄂尔多斯酒商陈成(化名)透露。

事实上,不仅仅是全国性名酒在上述三、四线城市精耕,一些新锐白酒品牌也看到了这些城市的潜力且有所收获。去年底,酒仙集团董事长郝鸿峰在2025“希望”演讲中提到,容大酱酒(全坤沙)上市之后,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地推团队,先后走进包头、兰州、聊城、鄂尔多斯、南通等国内数十座三、四线城市召开订货会,每场活动均能兑现1000-3000箱的订单。

“小气候”兑换“大空间”这些三、四线城市有哪些共性?

白酒存量市场竞争下,随着名酒企在部分三、四线城市成功获寻增量,这些市场的潜力、价值也逐渐受到业内重视。值得探究的是,为何三、四线城市的白酒市场仍能逆势扩容?而受到名酒普遍青睐的上述城市,市场环境又有何共性与特性?

北京太和金樽文化有限公司、山东酒优盟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金贵分析认为,一方面,三、四线城市家庭债务压力相对较轻,用于日常消费的支出相较一线城市会更加从容;另一方面,这些城市目前的大众收入并不比一线城市低,而且消费意识正在转变,对消费品质、品牌、环境的需求正在抬头。“像临沂这类三线城市的人情往来密度更大、酒局更多,喝酒是日常交流的主要手段。”

对名酒的“偏爱”,也是许多三、四线城市白酒增长的重要原因。“聊城40亿的白酒规模中,地产酒约为7亿,其余均为全国知名白酒品牌。”李俊介绍,在聊城,政务接待以茅台、五粮液和国窖为主,商务宴请和大众消费也都讲面子,对名酒的需求高。

李涛则将濮阳偏爱名酒的消费习惯,归结为产业基础。“濮阳原来有油田,当时的消费很活跃、层次也很高。虽然现在油田停了,但是消费习惯已经养成了,即便是平常朋友聚餐,喝200-300元的酒很正常。”

酒业家在调研中注意到,酒商普遍认为,良好的产业基础是三、四线城市实现白酒增长的共性原因。例如“羊煤土气”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凭借羊绒、煤炭、高岭土、天然气等四大支柱产业,商务交往活动频繁,在城市建设、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投融资极多——这无疑是白酒增长的肥沃土壤。

“鄂尔多斯其实不适合开跑车,但是你在市区会看到,大量的豪华跑车挂着蒙K牌照,可见当地老百姓的富裕程度。”陈成表示,鄂尔多斯的产业基础好,民间资本交流活跃,商务宴请和日常宴饮场景多,名酒需求量大。

远离省会城市、经济中心,相对独立的区域位置不受“虹吸效应”的影响,也给了这些三、四线城市发展空间。“聊城位于山东西部,在冀鲁豫三省的交界处,相比于靠近济南的德州、靠近青岛的日照等城市,聊城的人口流出少、流入多,商贸服务发达。”李俊表示。

更靠近江苏的临沂亦是如此,虽然远离省内的经济中心,但交通、物流却极为方便。“对于消费者而言,三、四线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得以完善,物流升级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消费者买酒很便利;对于白酒品牌而言,与一、二线城市相比,这些三、四线城市的白酒市场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基本一城一商或者多品一商,控价容易,对消费者辐射路径更短,留给白酒厂家、经销商的市场空间较大。”杨金贵补充道。

面对这一趋势,白酒品牌又该如何抢抓“小气候”、兑换“大空间”,在三、四线城市觅得增量?除了传统的扫码BC激励、旅游活动、陈列活动、宴席活动、演唱会活动等营销“规定动作”外,厂商还可以做哪些“自选动作”?

“白酒各厂家、品牌运营商应契合三四线城市需求,开发一些适合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口味和消费能力的产品,比如泸州老窖的百年38度产品一直在临沂地区销售很好。”杨金贵建议,厂商可以因地制宜地制定产品,挖掘不同地域文化等特色,赋予产品文化内涵,或与当地特产或者文旅打造联名款。

世界视角 2024-2025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