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食物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面临较高的脆弱性
文|李振兴
蓝色食物统称是所有的水产品,包括淡水和海水来源的,捕捞或者养殖获得的的水产品。
12月7日,2024海洋保护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相关数据显示,全国近海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实现“六年连续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未来水产品等蓝色食物将成为重要的食物来源,但面临较高的挑战。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福建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厦门大学)副院长曹玲介绍,蓝色食物为全球超过32亿人提供了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也为超过8亿人提供了生计,但蓝色食物体系在中国、印度等国的复合脆弱性非常高。
据了解,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生态环境关乎地球生态平衡和资源合理利用,关乎人类文明永续发展,关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与未来。
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王秀峰在致辞中表示,海洋是生命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2023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美丽中国建设全局,要求到2027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3%左右,美丽海湾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5年,“人水和谐”美丽海湾基本建成。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二级巡视员冯波表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着力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2023年,全国近海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到85%的历史新高,较2018年增长了13.7个百分点,并且实现“六年连续增长”。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自2021年后就消除了“不健康”的状态。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深入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让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越来越美。
更值得注意的是,海洋还是未来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但当前蓝色食物体系在全球食物转型过程中仍在边缘位置。
曹玲表示,按当前消费水平计算,到2050年,全球海产品的产量有望增加4400万吨,占到人类所需肉类增幅的25%左右。届时,中国将面临2000万吨的水产品的缺口,但海洋面临来自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挑战。并且,全球食物系统转型,关注多为农产品和畜牧产品,蓝色食物并没有受到它应该有的重视,蓝色食物仍处在边缘化的位置。
所以,如何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海洋生态保护的一个平衡,是当下的一个非常重大的一个科学问题之一。
为此,厦门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等机构联合发起了蓝色食物评估倡议,共召集了超过25个机构,100多位科学家关注蓝色食物。
相关研究认为,首先要考虑各国在政策层面,去实现利益的驱动。另外在营养价值方面,3000多种水产品在维生素a12,以及微量元素等等营养价值都是远高于陆地食物。
在消费层面,过去都简单的把蓝色食物视为了一个类别,简单的把蓝色食物分成一个大类,会掩盖很多的区域性的差异,未来分类需要进一步细化,来研究全球对于蓝色食物消费需求的一个变化。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生态环境部原副部长翟青在就指出,当前,要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海洋环境和生物生态协同治理转变,从单要素质量改善向海湾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转变,从主要关注指标变化向更加注重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转变,以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
- 2024-12-22
- 2024-12-22
- 202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