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德国安联注资国民养老,养老市场巨头角逐战“打响”

德国安联注资国民养老,养老市场巨头角逐战“打响”

2024-12-11 来源:pengjian

德国安联注资国民养老,养老市场巨头角逐战“打响”

国民养老引入安联投资为战略投资人的申请正式获批。

12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复同意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养老”)变更注册资本,新增安联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联投资”)为公司股东,安联投资将以约2.84亿元认购国民养老发行的约2.28亿股新股。

交易完成后,国民养老的股东变为18家,注册资本将从111.5亿元增至113.78亿元,安联投资持股2%,位列第16名,成为首家入股国民养老的外资金融机构。

从当前的业绩表现来看,国民养老自成立以来就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3.88亿元,净利润4.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9.95%和44.95%。

不过,国民养老的资本金也在快速消耗。2023年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927.69%和932.34%。而截至三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分别下降至686.64%和698.27%,与年初相比降幅均超过200%。

引入外资股东安联投资

险企新贵国民养老选择外资巨头安联投资为其股东。

今年4月份,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官网披露国民养老挂牌增资扩股项目,计划征集1家投资方,拟新增注册资本2.28亿元,补充公司一级核心资本,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发展。

仅仅两个月后,国民养老业务执行委员会召开了2024年第24次会议,根据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征集投资人的结果,会议同意确认本次增资的最终投资人为安联投资。

12月9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正式批复同意了国民养老变更注册资本,新增安联投资为公司股东。

据此前国民养老的公告显示,安联投资将以约2.84亿元完成认购国民养老发行的约2.28亿股新股,由此持有国民养老2%股权,成为其首家外资股东,而国民养老的注册资本因此增加至约113.78亿元。

为何国民养老选择引入安联投资作为增资方呢?国民养老总经理黄涛指出,与安联的合作将引入国际视野和专业经验,公司将借鉴安联在资产负债管理、养老金产品设计、资产配置、普惠性养老保障服务等方面的经验,以发展商业保险年金,丰富第三支柱市场供给,满足普通百姓的养老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同时,安联投资的增资入股也将促进公司治理机制的提升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改进。

据了解,安联投资背后站着的是拥有超过130年历史和经验的德国安联集团(以下简称“安联集团”)。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末,安联集团在2023年全球福布斯企业排名榜中暂居第37位,全球拥有超过15万名员工,在70多个国家拥有1.26亿私人和企业客户,资产管理规模达到8440亿欧元。

这家外资新股东也极为看好中国的投资机会。安联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奥利弗·贝特多次表示“一直以来,中国就是安联集团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是安联集团亚洲增长战略的核心。”“中国市场蕴含着巨大机遇,将是安联持续发展的引擎,安联已经做好充足的准备。”

除了国际视野和丰富的专业经验外,国民养老选择安联投资作为合作伙伴,或许还基于这家外资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和实力。

2019年,由安联集团100%持股的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当时注册资本为27.18亿元,而后经过两轮增资,目前注册资本达到了44.04亿元。

两年后,2021年,安联中国控股旗下独资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获批开业,注册资本为5亿元。也正是在这一年,此前安联合资的寿险公司“中德安联人寿”,于2021年11月份正式成为中国第一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并更名为“安联人寿”,由安联中国控股100%持股,注册资本20亿元。

不过,作为安联集团在中国的重要落子,安联人寿“合转独”后首个完整年度表现却不尽人意。2023年末,安联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3.87亿元,同比下滑14.52%。其他多项重要经营指标也表现不佳;公司实现净利润3.29亿元,同比下滑21.48%。

今年4月18日,安联集团独资的公募基金“安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获准开业。至此,安联集团在中国已经拥有了包括寿险、财产险、基金管理等在内的金融核心业务。

因此,国民养老引入安联投资,不仅为其带来了国际视野和先进的专业经验,还有利于借助安联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深厚积累和丰富资源,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富二代”的苦恼

为何安联集团对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情有独钟呢?

据了解,2022年4月,《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酝酿多年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正式实施。而正是在这一年,国民养老注册成立。

在此背景下,国民养老的定位也较为特殊。原银保监会曾表示,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是专业性的养老保险经营机构,将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监管部门鼓励该公司在业务经营、风险管控和管理机制制度方面大胆创新,积极参与养老金融试点。

除了独特的定位,国民养老自成立之初便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其注册资本高达111.5亿元,一度在10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中位居榜首,直至后来平安养老保险公司将注册资本增至116.03亿元,国民养老才退居次位。

在股东构成方面,国民养老同样引人瞩目。除了外资巨头安联集团外,还有17家发起股东,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11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以及1家国家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2家北京国资企业、2家券商另类子公司和泰康人寿。

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国民养老在成立的首个年度便实现了盈利。2022年,国民养老保险业务收入达到2.92亿元,净利润达到0.44亿元。到了2023年,公司业绩更是飞速增长,保险业务收入增至11.19亿元,同比增长8.27亿元;净利润达到3.1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42.86%。

进入2024年,国民养老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3.88亿元,净利润4.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9.95%和44.95%。

然而,在国民养老业绩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隐忧。比如,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资本金的快速消耗。2022年末,国民养老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152.39%和1152.85%。到了2023年末,这两个指标分别下降至927.69%和932.34%。

进入2024年,资本金消耗速度进一步加快。截至三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分别下降至686.64%和698.27%,与年初相比降幅均超过200%。

在此背景下,安联投资向国民养老增资2.84亿元,或有利于国民养老缓解资本金压力,为其进一步扩张“补血”。

巨头竞逐戏码上演

事实上,除了依赖股东及资本金消耗过快等问题,国民养老还面临着来自众多竞争对手的压力。

根据艾瑞咨询的预测数据,到2030年,中国国内养老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22.3万亿元。鉴于此,养老金融领域有望成为我国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机构拓展业务的新蓝海。相较于其他机构,养老险公司在布局养老金融时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据了解,与普通人身险公司不同,专业养老险公司进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金等养老年金的受托管理业务。正因如此,大部分养老险公司的主营业务也是养老年金管理业务,以此与人身险公司形成差异化竞争能力。

在此背景下,养老险公司迎来了新一轮资本加码。

如今年4月,泰康养老发布增资公告称,泰康保险集团拟向泰康养老增资20亿元,若此次增资落地,泰康养老的注册资本将升至90亿元。去年8月,泰康养老刚刚进行过一次增资,增资额为10亿元,注册资本由60亿元变更为70亿元。就在今年初,泰康集团董事长陈东升亲自挂帅泰康养老,足见对养老金融的重视。

此外,今年2月,恒安标准养老获批增加注册资本金,从此前的2亿元增加至4亿元。据悉,完成增资后,偿付能力大幅提升,2024年第一季度末,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分别为815.45%、852.34%,较上季度末的329.91%、372.15%增幅明显。

再早之前,2022年,平安养老先后完成两次增资,注册资本从48.6亿元提高至116.03亿元,一跃成为当前养老险公司中,注册资本最多的公司。

除了现有股东支持增资,养老险公司还通过推动增资扩股来提升资本金实力。5月20日,中国太平为旗下的太平养老找来了“外援”富杰集团。

根据增资协议,太平养老将向富杰发行3.33亿股太平养老股份,认购价为3.225元/股,涉及总金额为10.75亿元。若完成该次增资,太平养老的股权结构变更为中国太平持股90%,富杰集团持有剩余的10%。

可以预见,面对中国养老金融市场的蓝海,未来无论是实力强劲的内资,还是安联集团、富杰集团等外资机构,都将加大投入力度,角逐养老赛道。

世界视角 2024-2025版权所有